首页 > 党团建设 > 党务工作

探寻大国重器,传承三线精神—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教工支部联合学生第四党支部开展研学活动

   为深入学习我国核工业发展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三线精神”。2025年5月24日,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教工支部联合学生第四党支部前往涪陵816工程遗址开展“探寻大国重器 传承三线精神”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沉浸式学习,感悟老一辈建设者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


(图1-2 涪陵816工程遗址)

816工程遗址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应对紧张复杂的国际局势,党中央作出的“三线建设”工程中的重点项目,1967年获中央批复修建的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代号“816”。同时涪陵816工程也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工程内部洞厅交错,设施复杂,它见证了特殊历史时期国家战略布局与无数建设者的奋斗历程。


(图3-6涪陵816工程史料记载)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依次参观了816工程遗址的核反应堆主厂房、控制室、引水隧道等核心区域。巨型洞体、斑驳的墙体与详实的史料记载,生动再现了六万余名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的艰苦奋斗历程。在讲解过程中,全体成员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交流感悟,并表示对我国核工业发展历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实物展陈和场景复原,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当年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参观结束后,全体成员纷纷表示,将会以此次研学为动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图7-8全体成员认真聆听讲解)

此次816工程遗址之旅,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有效推动了支部建设,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活动结束后,全体成员纷纷表示自己将铭记这段历史,传承三线建设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下一步,支部将持续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9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文字:王欣怡 刘航羽

图片:刘航羽 熊蔓祎

编辑:周月

初审:谢欣妤

终审:徐源

学校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        邮编:402167        联系电话:(023)49801747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30 23:03:33